支付大战再起!支付宝们的“无现金社会”只是一厢情愿?
中新经纬客户端8月2日电 (董湘依)“无现金周”来了!7月31日,微信和支付宝先后宣布,将提高鼓励金推动支付。其中,支付宝力度最大,消费2元以上,最高可获得4888元的鼓励金。其实,苹果Apple Pay早已抢先一步,上个月就发起了补贴活动,用户最低可享5折减免。
随着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日益普及,“无现金社会”似乎并不遥远。据新华社报道,一名柬埔寨华裔留学生称“连卖煎饼的大妈都有支付宝”。但同时,也有不少长辈表示,“没听说过支付宝”、“不会用微信支付”。两极分化下,支付宝们的“无现金社会”愿景难道只是一厢情愿吗?
8月1日,微信支付正式迎来“2017无现金日”。就在前一天,微信宣布,整个8月,都会投入巨额资金以鼓励金、代金券和现金红包等渠道推动支付。据微信支付方面介绍,今年鼓励金可积累可分享给好友,借助社交优势,给商家引流,商家可以通过小程序在群里发优惠券。
早在上个月,苹果Apple Pay在中国就推出了一次线下促销活动:从7月18日-24日,在具有银联云闪付标识的指定商铺,只要用Apple Pay支付,即可获得低至5折的优惠以及高达50倍的信用卡积分奖励。
活动期间,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还亲测了一下,售价68元的商品在使用Apple Pay支付后,获得了10元的减免。当然了,“羊毛出在羊身上”,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估算,Apple Pay线下补贴总额预计达到3000万元。
据易观的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8.8万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47%。其中,支付宝和腾讯金融二者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3.21%,占据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绝对主导位置。
如今,无论是大型商场还是街边菜摊都随处可见贴着微信或支付宝支付的二维码,出门不带现金也成为年轻人的习惯。但不能忽视的是,目前,受客观条件制约,中国还有大量人群不会使用第三方支付软件进行支付,比如老年人、儿童,这无疑也是通向所谓“无现金社会”的一道门槛。
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jwview)采访时表示,货币形态的变化并不代表没有货币。“微信支付、支付宝正在推动的‘无现金社会’或者‘无现金城市’其实是一种新的概念,人们已经越来越少用现金,而更多地用电子支付,‘无现金社会’也越来越接近现实。至于说未来会不会还有现金,只是指纸币的这种货币形态。用电子货币或者数字货币的同时,也还是会有现金的。”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则认为,“无现金”这个概念是不严谨不科学的,有误导的效果。无现金,容易让普通老百姓误以为现金会消失了,很多传销组织就利用数字货币、虚拟货币这些概念从事非法活动。他认为使用“非现金”这一概念更为准确。(中新经纬APP)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财经]撤材料仅五天中国中期再启重大资产重组国际期货有望借机曲线上市
- [财经]2021年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如何?官方:“存粮”够吃一年
- [财经]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蒋劲松:让宪法走进学生心里
- [财经]中央财经大学欧阳日辉:百度造车优势明显对行业有巨大推进作用
- [财经]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养老金调整遵循三原则
- [财经]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震:建议金融机构合规管理与监管建立协同机制
- [财经]中央财经大学70周年校庆倒计时一周年启动仪式举行
- [财经]2017中国经济实现两个首次官方回应三大热点
- [财经]官方密集召开重磅发布会传递中国经济啥信号?
- [财经]净亏损扩大B站入局支付背后是愈演愈烈的盈利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