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高校开放41间共享宿舍 入住者18天花425元
“程序上,与住旅馆或者宾馆一样。”杨玲交了100元押金,领到了一张校园一卡通,住进了101房间。她的房间不大,两侧各摆放着两架高低床,整整齐齐,地面铺陈了一小块四四方方的民族风地毯,就连洁白的被子上也绣上了民族风的花纹。
“我喜欢这股民族风!”杨玲说,她来之前,一个朋友向她推荐了这里的共享宿舍。来成都,她除了想去看看玉林路的小酒馆,逛逛宽窄巷子、杜甫草堂等景点外,还想体验一下西南地区不同的高校风情。听说成都高校有共享宿舍后,她便决定去体验下这个新鲜事物。
住在校园里,杨玲感到特别亲切,也特别有安全感。“第一天晚上,我洗了澡倒头就睡,睡得特别踏实,感觉特别好!”她说,由于是在学校,她甚至都没有问住一晚要多少钱。在成都的高校,她还用一卡通逛了图书馆,吃了早餐,就与在宁夏学校里一样。一句话,各种放心和舒心。
远行,入住高校宿舍的新鲜事儿,杨玲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在今年7月24日,来自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大学生宋欣荣就成了首个入住共享宿舍的旅客。当时,他到成都实习,入住的是117号房间,直至杨玲入住那天才离开四川。
学校一位副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乐于将高校的资源向社会开放。本次拿出41间闲置的宿舍,在暑期对外开放为“共享宿舍”。不仅如此,学校还开放了文史馆、食堂和体育场馆,为了加强管理,学校加派了人手,确保学生们的安全。
成都市旅游协会会长温儒杰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共享高校宿舍在国内属首创,这对盘活高校闲置资源有好处,对于成都落实开展2017中外大学生四川感知行活动来说,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亮点,能吸引更多全球创新人才到成都。
在他看来,高校开放资源对社会各方面都能带来积极影响。同时,他认为,高校资源很丰富,能对外共享的,除了宿舍和食堂外,更重要的是图书馆、实验室的设备、会议室和教室等资源,如果这些资源能对外共享与开放,取得的社会效益将更大。
“高校的宿舍共享,开了一个高校资源对外开放的好头!”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邓智团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对于高校来说,能主动对外开放资源最重要的是表明了一种态度:我们高校不是一个封闭的社会,而是与社会和当地融合在一起的。因此,他呼吁更多高校开放更多资源,让资源达到最高程度的利用,造福社会。
当然,他也冷静地看到,开放高校资源不能心急。如何兼顾高校资源开放的公益性与可持续性?他认为,高校可以尝试有偿开放。比如,在市区的高校,可以将食堂向社会人士开放,可以方便很多上班族解决就餐问题。在菜价方面,可以对学生和社会人士进行区别对待。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财经]撤材料仅五天中国中期再启重大资产重组国际期货有望借机曲线上市
- [财经]2021年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如何?官方:“存粮”够吃一年
- [财经]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蒋劲松:让宪法走进学生心里
- [财经]中央财经大学欧阳日辉:百度造车优势明显对行业有巨大推进作用
- [财经]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养老金调整遵循三原则
- [财经]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震:建议金融机构合规管理与监管建立协同机制
- [财经]中央财经大学70周年校庆倒计时一周年启动仪式举行
- [财经]2017中国经济实现两个首次官方回应三大热点
- [财经]官方密集召开重磅发布会传递中国经济啥信号?
- [财经]净亏损扩大B站入局支付背后是愈演愈烈的盈利焦虑